J
June
Guest
這兩者都是金錢上的處罰,但它們的法律性質、處罰機關、法律依據以及後續處理方式都有明顯的不同。理解這些區別對於了解法律責任非常重要。
一、基本定義
三、更詳細的說明
為了方便記憶,可以用以下口訣簡單區分:
罰鍰與罰金雖然都是金錢處罰,但兩者在法律上的意義和後果有很大的不同。了解這些區別,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臨的法律責任。若遇到相關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的意見。
一、基本定義
- 罰鍰: 是 行政罰 的一種,由 行政機關 對於 違反行政法規 的行為所科處的金錢處罰。目的是為了維持行政秩序,促使人民遵守行政法規。
- 罰金: 是 刑罰 的一種,由 法院 對於 觸犯刑法 的犯罪行為,經由 法院判決 後所科處的金錢處罰。目的是懲罰犯罪行為。
特點 | 罰鍰 | 罰金 |
---|---|---|
法律依據 | 行政法規(例如: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、《空氣污染防制法》等) | 刑法 |
處罰機關 | 行政機關(例如:警察機關、環保局、監理所等) | 法院 |
處罰對象 |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 | 觸犯刑法者 |
目的 | 維持行政秩序 | 懲罰犯罪行為 |
是否有前科 | 不會留下前科紀錄 | 會留下前科紀錄 |
繳納方式 | 向公庫繳納 | 向法院或檢察署繳納 |
不繳納後果 | 可能被移送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(例如:扣押存款、扣薪、查封拍賣財產) | 可能易服勞役或監禁 |
救濟途徑 | 行政救濟程序(訴願、行政訴訟) | 刑事訴訟程序(上訴、抗告) |
- 法律依據與性質:
- 罰鍰: 依據的是行政法規,例如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規定闖紅燈可處罰鍰。這類法規規範的是人民在行政法上的義務,例如交通規則、環境保護規定等。違反這些義務,就會受到行政機關的處罰,也就是罰鍰。
- 罰金: 依據的是刑法,例如刑法規定竊盜罪可處罰金。刑法規範的是犯罪行為,觸犯刑法構成犯罪,需要經過法院的審判,由法官判決後才能科處罰金。
- 處罰機關:
- 罰鍰: 由各級行政機關依據相關法規裁罰。例如交通違規由警察開單告發,再由監理機關裁決罰鍰金額。
- 罰金: 必須經過法院的審判,由法官判決確定後才能科處。
- 是否有前科:
- 罰鍰: 屬於行政處分,不會留下前科紀錄。
- 罰金: 屬於刑罰,會留下前科紀錄。這是在法律上非常重要的區別。
- 不繳納的後果:
- 罰鍰: 若不繳納,行政機關會先催繳,若仍未繳納,則會移送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,採取各種強制手段來追討罰鍰。
- 罰金: 若不繳納,可能會易服勞役(以勞動來代替罰金的繳納),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被監禁。
- 救濟途徑:
- 罰鍰: 若對罰鍰處分不服,可依行政救濟程序,先向原處分機關的上級機關提出訴願,若對訴願結果不服,可再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。
- 罰金: 若對法院的判決不服,可依刑事訴訟程序提起上訴或抗告。
為了方便記憶,可以用以下口訣簡單區分:
- 行政罰、行政機關、行政法規,是罰鍰。
- 刑罰、法院、刑法,是罰金。
- 罰鍰:
- 開車超速被警察開單告發,需要繳納的罰款是罰鍰。
- 工廠排放廢水超過標準,被環保局處罰的罰款是罰鍰。
- 罰金:
- 犯了竊盜罪,經法院判決需要繳納的錢是罰金。
- 犯了詐欺罪,經法院判決需要繳納的錢是罰金。
罰鍰與罰金雖然都是金錢處罰,但兩者在法律上的意義和後果有很大的不同。了解這些區別,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臨的法律責任。若遇到相關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