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可以申請成為輔佐人?

  • 主題發起人 Maybelle
  • 開始時間
Shopee 廣告輪播
M

Maybelle

Guest
輔佐人制度是民法中一項重要的法律機制,旨在協助那些因精神或身體狀況而無法完全獨立處理事務的成年人,同時又不至於需要被宣告監護的特殊群體。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與個人權利意識的提升,輔佐人制度成為保障個人自主權與保護弱勢者之間的平衡點。那麼,究竟誰可以申請成為輔佐人?

一、什麼是輔佐人?
根據《中華民國民法》第15條之2的規定,輔佐人是指在法院宣告某人受輔佐後,由法院選任的協助者。其主要職責是幫助受輔佐人處理財產管理或法律事務,尤其是在重大決策上提供支持。與監護制度不同,輔佐人並非全面接管受輔佐人的事務,而是以“輔助”為核心,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權。這項制度於2009年修法時引入,目的是填補監護與完全自主之間的灰色地帶。

二、誰有資格被宣告為受輔佐人?
要談誰可以申請成為輔佐人,首先得了解誰可能需要輔佐人。根據民法規定,申請受輔佐宣告的對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:
  1. 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:因疾病、年老、身心障礙等原因,導致心智能力不足以完全獨立處理事務。
  2. 程度未達監護標準:若心智缺陷嚴重到無法自行管理財產或生活,則可能適用監護宣告,而非輔佐。
  3. 有具體需求:例如,某人可能因輕度失智而無法妥善管理大額財產,但日常決策仍能自主,這時便適合受輔佐。
申請受輔佐宣告的人可以是本人、配偶、四親等內親屬、最近一年內的共同生活家屬、檢察官或主管機關(如社會局)。法院會審查申請,並在必要時請醫師或專家鑑定,確保宣告符合當事人最佳利益。

三、誰可以申請成為輔佐人?
在受輔佐宣告確定後,接下來是選任輔佐人。根據民法第15條之3,輔佐人原則上由法院依據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的建議選任。那麼,誰有資格成為輔佐人呢?以下是具體條件與考量:
  1. 基本資格條件
    • 成年人且具備行為能力:申請成為輔佐人的人必須年滿20歲,且未受監護或輔佐宣告,也未被法院褫奪公權。
    • 無不良紀錄:例如,申請人不得有故意侵害受輔佐人利益的行為紀錄,或因犯罪被判刑而影響其適任性。
  2. 與受輔佐人的關係
    • 親屬優先:通常法院會優先考慮受輔佐人的配偶、子女、父母或兄弟姊妹,因為這些人更熟悉當事人的需求與生活狀況。
    • 非親屬亦可:若無合適親屬,或當事人明確指定他人(如朋友、專業人士),法院也可能選任非親屬擔任輔佐人。
    • 專業人士:在某些情況下,若涉及複雜財產管理,法院可能選任律師、會計師或社工等具備專業背景的人。
  3. 當事人意願
    • 若受輔佐人仍有部分意思能力,法院會尊重其意願。例如,某位長者可能指定信任的姪子而非子女擔任輔佐人,這在法律上是被允許的。
  4. 法院的裁量權
    • 最終選任權在法院。即便有人申請成為輔佐人,法院仍會審查其適任性,包括是否有利益衝突、是否具備執行職務的能力等。
四、成為輔佐人的程序
想要成為輔佐人,需經過以下步驟:
  1. 提出申請:由利害關係人向法院提出選任輔佐人的請求,通常與受輔佐宣告申請一併進行。
  2. 法院審查:法院會召開聽證會,聽取當事人及相關人士意見,並可能要求申請人提交證明文件(如親屬關係證明、無犯罪紀錄證明)。
  3. 選任決定:法院根據當事人最佳利益原則,正式選任輔佐人並核發選任狀。
五、輔佐人的權利與義務
成為輔佐人後,其職責包括:
  • 協助受輔佐人管理財產(如簽署合約、處理銀行事務)。
  • 在受輔佐人同意下,代為處理特定法律行為。
  • 定期向法院報告執行情況。
值得注意的是,輔佐人不得擅自處分受輔佐人財產,且若有失職行為(如侵占財產),可能面臨民事賠償或刑事責任。

六、誰不能成為輔佐人?
法律也明確規定某些人不適合擔任輔佐人:
  • 與受輔佐人有訴訟爭議或敵對關係者。
  • 未成年或受監護/輔佐宣告者。
  • 有不良信用紀錄(如破產)或犯罪前科者,特別是涉及詐欺、背信等罪名。
七、實際案例分析
假設一位70歲的陳女士因輕度失智,無法管理名下多筆不動產,其子女向法院申請受輔佐宣告,並提名長子擔任輔佐人。法院審查後發現長子曾與母親有財產糾紛,改而選任陳女士的妹妹,因其與陳女士關係良好且無利益衝突。這顯示法院在選任輔佐人時,會以當事人福祉為首要考量。

總結來說,誰可以申請成為輔佐人取決於法律資格、與受輔佐人的關係以及法院的審查。理想的輔佐人應具備責任感、信任度與能力,並以受輔佐人的最佳利益為出發點。這項制度不僅保障了心智能力不足者的權益,也為家庭與社會提供了一個彈性的支持框架。如果您有意申請成為某人的輔佐人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,並準備好相關證明文件,以順利通過法院審核。
 
Shopee 廣告輪播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