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
Savion
Guest
行政罰款的性質:
行政罰款(如交通罰單、稅務罰款)未繳一般不會直接影響信用聯徵分數,但若長期未繳被移交行政執行或催收,可能間接影響信用紀錄。建議立即查詢罰款狀態、盡快繳納或申請分期,並檢查信用報告確認是否有負面紀錄。
- 行政罰款(如交通違規罰單、稅務罰款、勞動法違規罰款等)是由政府機關依據行政法規(如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、《稅捐稽徵法》)對違規行為開立的罰款。
- 這些罰款通常由行政機關(如警察局、稅務局、勞動局)直接管理,與一般金融債務(如信用卡欠款、貸款)不同。
- 台灣的信用聯徵分數由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(JCIC)計算,基於個人金融行為(如貸款還款紀錄、信用卡使用情況、呆帳紀錄等)。
- 一般而言,行政罰款(如交通罰單)不會直接上報至聯徵中心,除非罰款未繳被移交法院或委外催收,進而影響信用紀錄。
- 直接後果:
- 未繳納行政罰款可能導致加計滯納金、限制證照(如駕照吊扣)、財產扣押或強制執行(如《行政執行法》第17條)。
- 間接影響信用:
- 若罰款長期未繳,政府機關可能移交行政執行處執行,經法院核發執行命令或轉交債權催收機構,相關紀錄可能被聯徵中心記錄為「催收紀錄」或「強制執行紀錄」,進而影響信用分數。
- 若罰款涉及稅務(如所得稅滯納金),未繳可能導致稅務局申請查封財產,影響信用評分(《稅捐稽徵法》第39條)。
- 根據聯徵中心的運作方式,行政罰款本身不直接列入信用報告,但若未繳導致法院判決(如支付命令)或催收紀錄,則可能被記錄為負面信用資訊,影響聯徵分數。
- 與國外(如美國)不同,台灣的信用報告較少直接納入非金融類罰款(如交通罰單),但若進入催收程序,影響類似(參考)。
- 一般情況:不直接影響
- 行政罰款(如交通違規罰單、停車罰單、稅務罰款)在未繳納初期,通常由發單機關(如警察局、稅務局)管理,不會直接上報聯徵中心。因此,短期內不會影響信用聯徵分數。
- 例如,根據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92條,交通罰單未繳會先加收滯納金,逾期可能移交行政執行處,但不直接影響信用紀錄。
- 特殊情況:間接影響
- 若罰款長期未繳,政府機關可能採取以下行動,進而影響信用:
- 移交行政執行:
- 依《行政執行法》第17條,罰款未繳可移交行政執行處,申請法院執行(如查封財產、扣押薪資)。法院的執行紀錄可能被聯徵中心記錄為「強制執行」,降低信用分數。
- 委外催收:
- 若罰款被轉交債權催收機構,催收紀錄可能上報聯徵中心,影響信用分數(類似美國停車罰單被轉催收的情形,參考)。
- 稅務罰款:
- 稅務相關罰款(如所得稅滯納金)若未繳,可能導致稅務局申請查封財產,影響信用報告(《稅捐稽徵法》第39條)。
- 移交行政執行:
- 影響程度:
- 單一小額罰款(如單筆交通罰單)即使進入催收,影響分數有限(通常降低10-50分,視信用評分模型而定)。
- 多筆未繳罰款或高額罰款(如稅務罰款)可能導致嚴重信用損害,特別若涉及法院執行或呆帳紀錄(可降低100分以上)。
- 若罰款長期未繳,政府機關可能採取以下行動,進而影響信用:
- 對比國外經驗:
- 在美國,停車罰單或圖書館罰款若未繳被轉交催收,可能影響信用分數(參考、)。台灣的情況類似,但行政罰款直接影響聯徵分數的案例較少,主要因聯徵中心未納入非金融類罰款
- 確認罰款狀態
- 行動:
- 聯繫開單機關(如警察局、稅務局、勞動局),查詢罰款金額、繳納期限及是否已移交行政執行。
- 交通罰單可透過監理服務網(www.mvdis.gov.tw)查詢;稅務罰款可聯繫國稅局(電話:0800-000-321)。
- 法律依據:
- 《行政執行法》第17條:行政機關可對未繳罰款申請強制執行。
- 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92條:交通罰單逾期未繳加收滯納金,移交執行。
- 行動:
- 盡快繳納罰款
- 行動:
- 透過超商、銀行、線上支付平台(如e-Bill全國繳費網)繳納罰款,避免滯納金或移交執行。
- 若無法一次繳清,可申請分期繳納或延期(依《行政執行法》第13條,行政機關可同意分期)。
- 好處:
- 及時繳納可避免進入行政執行或催收程序,確保不影響信用分數。
- 繳納後可要求開單機關提供繳款證明,作為日後爭議證據。
- 行動:
- 檢查信用報告
- 行動:
- 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(JCIC,電話:02-2397-8558,網站:www.jcic.org.tw)申請信用報告,確認是否有負面紀錄(如催收或強制執行)。
- 每人每年可免費申請一次信用報告(依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第7條)。
- 法律依據:
- 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第7條:個人有權查詢自身信用資料。
- 若發現錯誤紀錄(如罰款被錯誤上報),可依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第11條要求更正。
- 行動:
- 若已影響信用,爭取更正
- 行動:
- 若罰款被轉催收導致信用分數下降,聯繫催收機構協商還款,並要求移除負面紀錄(參考)。
- 若認為罰款不當(如錯誤開單),可向開單機關提出行政救濟(如訴願或行政訴訟,依《訴願法》第1條)。
- 法律依據:
- 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第11條:個人可要求更正不實信用資料。
- 《訴願法》第1條:對行政處分不服可提起訴願。
- 行動:
- 預防未來風險
- 行動:
- 定期檢查罰單通知(如交通罰單可設定手機提醒,稅務罰款可訂閱國稅局電子通知)。
- 更新聯繫地址(戶政事務所或監理所),避免因地址錯誤未收到罰單通知。
- 若收到不明罰單,立即聯繫開單機關確認,避免詐騙。
- 行動:
- 《行政執行法》:
- 第17條:行政機關可對未繳罰款申請強制執行(如查封財產)。
- 第13條:允許分期或延期繳納罰款。
- 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:
- 第92條:交通罰單逾期未繳加收滯納金,移交行政執行。
- 《稅捐稽徵法》:
- 第39條:稅務罰款未繳可查封財產,影響信用。
- 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:
- 第7條:個人有權查詢自身信用資料。
- 第11條:可要求更正不實信用資料。
- 《訴願法》:
- 第1條:對行政處分不服可提起訴願。
行政罰款(如交通罰單、稅務罰款)未繳一般不會直接影響信用聯徵分數,但若長期未繳被移交行政執行或催收,可能間接影響信用紀錄。建議立即查詢罰款狀態、盡快繳納或申請分期,並檢查信用報告確認是否有負面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