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秩序維護法 第32條 處罰執行時效與免予執行規定

Shopee 廣告輪播
A

Asia

Guest
  1. 違反本法行為之處罰,其為停止營業、沒入、申誡者,自裁處確定之日起,逾三個月未執行者,免予執行;為罰鍰者,自裁處確定之日起,逾三個月未移送行政執行者,免予移送;為拘留、勒令歇業者,自裁處確定之日起,逾六個月未執行者,免予執行。
  2. 分期繳納罰鍰而遲誤者,前項三個月之期間,自其遲誤當期到期日之翌日起算。

立法理念
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第32條旨在規範違法行為處罰的執行時效,確保行政處罰的及時性與合理性。其立法目的在於避免執法機關對已裁處的案件無限期拖延執行,同時保障行為人的權益,防止過長的執行懸置狀態影響其生活或權利。

法條解說
第32條規定,違反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的處罰若未在指定期限內執行,則免予執行。具體而言:停止營業、沒入、申誡等處罰逾三個月未執行免予執行;罰鍰逾三個月未移送行政執行免予移送;拘留、勒令歇業逾六個月未執行免予執行。若罰鍰分期繳納且遲誤,時效從遲誤當期到期次日起算。此條文明確了不同處罰類型的執行時限,兼顧執法效率與公平性。

名詞解說
  1. 裁處確定之日:行政處罰決定生效的日期,通常為裁決書送達或上訴期滿之日。
  2. 停止營業:暫停行為人經營活動的處罰措施。
  3. 沒入:沒收違法所得或相關物品。
  4. 申誡:對行為人發出警告或訓誡。
  5. 行政執行:將罰鍰案件移交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程序。
  6. 分期繳納:允許行為人將罰鍰分多次支付的安排。

要件
根據第32條,適用此條文需滿足以下要件:
  1. 處罰已確定:裁處決定須正式生效。
  2. 超過時限:依處罰種類,未在三個月或六個月內執行或移送。
  3. 未執行或未移送:執法機關未採取實際執行措施。
  4. 分期繳納特例:若遲誤繳納,時效從當期到期次日起算。

舉例
  1. 某甲因違規設攤被裁處停止營業,裁決於2025年1月1日確定。若執法機關至4月2日仍未執行,因逾三個月,該處罰免予執行。
  2. 某乙被裁處罰鍰1萬元,裁決於2025年2月1日確定。若至5月2日未移送行政執行,因逾三個月,免予移送。
  3. 某丙因噪音擾民被裁處拘留,裁決於2025年1月1日確定。若至7月2日未執行,因逾六個月,免予執行。
  4. 某丁分期繳納罰鍰,第二期應於3月1日繳納但未繳,時效從3月2日起算,至6月3日未移送行政執行,免予移送。

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第32條透過執行時效的設定,確保處罰措施的及時實施,同時避免執法機關長期未執行對行為人造成不確定性。
 
Shopee 廣告輪播 2